面试真题:稀缺效应激发员工员工积极性的背后逻辑

松鸽人才引进
2024-11-27

以下为江苏省某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面试原题,松鸽人才引进就此题进行了解析,大家在看之前记得先自己尝试作答。

某企业给员工们发放福利,总共160人,每次发放160份,大家领取的积极性不高。经研究改成了只发放159份,结果每次发放被一抢而空,针对这个现象,请拟两个题目,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阐述,具体谈谈你的看法。

在该企业福利发放的案例中,从 160 份福利无人问津到 159 份福利被一抢而空,背后折射出的 “稀缺效应”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策。

“稀缺效应” 基于人们内心对稀有资源本能的珍视与竞争心理。当福利数量与员工人数等额时,员工潜意识认为获取福利是既定、毫无悬念之事,不存在失去的风险,便不会投入过多关注与热情,领取过程更像是例行公事。而一旦份数减少一份,福利瞬间化作稀缺资源,员工感知到获取难度增大,竞争意识被点燃,害怕错失这有限福利,进而主动、积极参与领取,即便只是一份之差,却完全颠覆了局面。

从管理学激励理论看,传统“保健因素” 角度下,足额发放福利类似提供基础工作保障,如常规薪资、稳定办公环境等,虽不可或缺,但仅停留在满足基本需求层面,难以激发额外动力;少发一份福利则引入 “激励因素” 元素,制造竞争与差异化获取机会,刺激员工积极性、主动性,类似绩效奖金、晋升机会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刺激,让福利超脱物质本身,成为荣誉、竞争胜利象征,赋予其更高价值。

企业经营角度而言,这一转变成本极低,仅是一份福利变动,却收获高员工参与度,增强福利发放仪式感、价值感,还可营造内部活跃竞争氛围。但运用“稀缺效应” 需把握好度,若过度削减福利数量,引发员工不公感、抱怨情绪,则会适得其反,损害企业凝聚力。

对员工个人,此现象是人性中竞争与珍惜稀缺心态写照,提醒自身在日常工作中,面对常规事务不应麻木,资源充裕不代表价值低,而稀缺资源竞争时要理性权衡投入产出,避免盲目争抢。

面试真题:稀缺效应激发员工员工积极性的背后逻辑


松鸽人才引进认为,此题主要是为了就企业福利发放策略调整问题揭示“稀缺效应” 强大影响力,合理运用可成为激活组织活力、优化管理举措,但需审慎把控平衡,兼顾员工心理感受与企业长远发展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